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精神洁癖?
Archive 自 | Archive 创建于 | 分类 | 原始作者 | 原始地址 | 原始资源创建时间 | 原始资源更新时间 |
---|---|---|---|---|---|---|
知乎 | 2024-11-18 11:18 | 分类 | 雏子 | 链接 | 2021-08-01 05:00 | 2021-08-01 05:00 |
从字面意思来看,就是指一种追求至纯人格的心理状态。
一般会有以下几种特征:
1.完美主义。做事情过于追求完美(尤其是在对自己人格或者形象的塑造上,尽管知道自己很难达到完美的程度),倘若有一丝瑕疵,心里会惦记很久,甚至要逼迫自己忘掉那些瑕疵。
2.极端主义。对事物的见解会有极端的倾向,尽管这种倾向不会被表现的很明显(甚至自己都不能完全察觉到自己的偏见)。
3.有强烈的占有欲。但这种占有欲大多会表现在已拥有的事物上,对于已经失去的,心里会尽力遏制这种欲望,因为那些失去的事物违背了自己的择物标准(参考第一种特征)。
4.绝不接受随意性行为。即使是最亲近的人(伴侣),都有可能会出于对自己纯洁人格的保护而表现出性冷淡或性厌恶,否则会违背自己的一套完美世界法则(单指心理状态,若出于生理上的需求,可忽略本条特征)。
5.习惯隐忍,习惯孤独。疲于解释自己身上的奇怪行为(参考心理学效应“鸟笼逻辑”),对于他人的傲慢行为,通常会直接无视掉然后暗示自己无需对此多言;宁愿常日独处也不愿与会对自己心理状态会造成伤害的人待在一起(心理排斥)。
6.择偶标准极为苛刻。这种标准常表现在对方的人品、性格、艺术品味、价值观等方面,为了保证自己心灵的绝对纯洁,很难容忍自己伴侣的灵魂里参杂任何瑕疵(宁愿孤独终老,也不愿意与本不合适的人相处到白头)。
7.精神内耗严重。常常会因为所接触的事物是否违背自己的价值观的问题而纠结,喜欢以小见大,甚至到了杞人忧天的地步(输入的思考量多,而释放出来的少)。
8.理解力极强。对事物变化的敏感度极高,但往往会因此适得而返。
9.自我主义。思考问题常以自身出发,一旦发现会影响到自己所追求的完美人格,便会停止思考这种令自己不满的问题。
10.内心极度阴暗或者内心干净。两者都会产生这种注重人格的心理状态,一般情况下,前者是通过后天激发形成的,而后者是一种先天的强迫型人格导致的,二者本质不同,结果相同:追求精神与肉体上的双重洁净。
这种精神状态褒贬不一,本人不做过多评价。